您现在的位置: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公报 » 2010年第4期 » 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和建议的通知
  字号:【 】  [关闭]

市府办发〔2010〕28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今年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审议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意见建议已经在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时吸纳。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综合整理后的《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和建议》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吸纳办理或参阅。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所 提 意 见 和 建 议

  一、关于“三农”方面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三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好支农资金,切实把涉农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尽快提高农民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二)我市农业产业化面临许多困难,应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出台前瞻性的政策或措施,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要以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来推动农业产业化,以产、供、销一条龙来推进农业标准化,以资源配置来推进生产要素化,以合作、转包、转让来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加大对能创出品牌、创出效益的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生产条件有比较优势的县区,应在种养殖业、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全力打造观光农业。尤其六枝特区的蔬菜基地建设需继续加大投入,做大做强蔬菜基地及龙头企业品牌,真正形成产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四)继续加大力度发展草地畜牧业,将石漠化治理与种草养畜有机结合,以拓宽农民增收门路。
  (五)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总体规划,统筹和整合资源,集中投入。要加大对民居建设的投入,推进新农村面貌的改善。
  (六)研究制定全市范围内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具体措施,统筹安排,逐步推行。
  (七)家电下乡品种应增多,品味应提高,补贴需进一步增加,大力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八)高度注重并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应出台失地农民扶持政策。
  (九)加强退耕还林、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森林防护关键要稳定护林队伍,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要进行深入调研,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十)农村融资对促进“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农村融资的扶持力度。
  二、关于结构调整方面
  (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争取引进和培植一些高科技企业在六盘水落户,支撑未来发展;在引进建设项目时,既要讲究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更要注重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产能高、环保型的企业。
  (三)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推进六枝电厂及其配套煤矿建设的支持力度,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对该项目跟踪问效,使该项目实现具有真正意义的开工建设。
  三、关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方面
  (一)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和储备,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牢基础。
  (二)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大湾二选厂、西洋焦化的监督管理,督促其按照环保要求整改落实到位,以解决大湾片区水源、空气污染问题。
  四、关于资源集约节约方面
  (一)乡镇企业发展用地征用困难,应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规范乡镇企业用地管理。
  (二)认真研究土地使用政策,灵活有效利用土地,加强土地征用工作,促进土地流转,严厉打击私自买卖土地的违法行为,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
  五、关于基础设施方面
  (一)争取尽快立项建设水红铁路复线,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二)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力争纳雍经六枝至晴隆、六枝经水城至昭通等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有效解决区域经济交通瓶颈问题,扩大城市经济圈。
  (三)加大通村公路、通乡油路、运煤公路以及旅游公路的建设。同时应增加公路养护经费,并建立长效养护机制。
  (四)加大对水利建设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玉舍水库的治理;继续做好双桥水库的前期工作;力争将六枝特区旧院水库列为2010年开工建设项目;注重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六、关于城镇化建设方面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实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市、乡镇的规划,强化规划权威,避免随意性。
  (二)城市建设一定要统筹制定长远规划,长远目标分年度实施,尽可能逐步分片区完善城市功能。同时要帮助乡镇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完善相关审批手续进度,尤其要准确定位并认真做好盘县红果的规划和建设。
  (三)加大市中心城区西部德坞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力度。
  (四)加大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道路、污水处理厂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功能,提高市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充分利用我市自然资源,以牂牁江的开发带动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旅游宣传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凉都”品牌。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注重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把老城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的古城,把老红军张奇升故居、盘县会议会址等地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打造红色旅游。
  (六)双水作为六盘水市区东大门,应将双水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级统一建设规划,把建设资金纳入市级盘子。将双水定位为物流中心,将服装、蔬菜、水果等批发市场建在双水。加快双水东大门客车站的建设。
  (七)钟山路人民广场至沃尔玛地段人流特别集中,堵车特别严重,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应尽快规划建设一批地下人行通道或人行天桥,解决人车分流,消除安全隐患。
  (八)超前谋划、多方争取资金,狠抓停车场尤其是大型停车场建设,切实解决市中心城区车辆乱停乱放、道路拥堵问题。加快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并坚持国有为主导。将德坞、大垭口片区枢纽站、停车(洗车)场建设纳入2010年市重点项目计划。
  (九)重视凤凰山新区供水管网建设。加强水城河污染源的源头治理。
  (十)高度重视重点小城镇建设,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更多倾斜。小城镇国有土地收益属市县分成部分,应全额返还乡镇用于小城镇开发建设。做好乡镇垃圾场的规划和建设。
  (十一)加强城市和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充分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城市管理,高度重视和采取措施扎实抓好城市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理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关系,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扎实搞好整脏治乱工作奠定基础。
  (十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管护,执行严管重罚。城管部门要加强对野广告的治理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破坏城市基础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
  (十三)制定统一市中心城区拆迁安置补偿政策,舍得投入、让利于民,尽快解决搬迁户的安置问题。
  (十四)要积极支持钟山区搞好石桥工业园区及老城区旧城改造工作。
  七、关于改革开放方面
  (一)目前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滞后,职工就业、保险等都存在许多困难。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快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拿出专项资金推动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最大限度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
  (二)加强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六盘水市农村合作银行。
  (三)切实从科学设置职位、人员流转等方面解决好乡镇机构改革的编制问题。
  八、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发展环境,在项目、资金、用地等方面更好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让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享受同等待遇。
  (二)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和激励政策,促进境内民营企业多在境内投资兴业,让六盘水企业积累的资金继续参与六盘水的开发建设,积极培育内生发展动力。
  (三)推动企业整合,成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九、关于财税金融方面
  (一)实行省直管县后,市级财政收入的财源变窄,要认真研究税权划分,不断巩固分税制,构建市级特色的主体税种,保证基本的税源收入。
  (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在编制好本地财政预算的同时,要重点研究好资金流解比例,不断完善地方税收体制,保证财源,壮大县域经济。
  (三)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行业发展,加强银政合作,支持农村发展。
  十、关于民生方面
  (一)把教育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优先发展,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抓好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二)采取整合教育资源、增建学校、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等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农村村级教育资源闲置、城市学校大班额严重等问题。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其要加强农村师德师风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舍安全改造工程面积大、任务重、手续复杂,各有关部门应适当简化对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的相关手续。注重解决小学生冬季校园取暖问题。
  (五)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难问题突出,要加强乡镇及村寨集中区托幼机构建设。
  (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严格持证就业和上岗。
  (七)积极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管和评估,着力推进民办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八)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情商教育,降低职业技术学校入学门槛,大力吸纳社会闲散青少年入学。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网吧监管,杜绝未成年人上网。
  (九)坚持权责统一的原则,应将水钢、水矿两大企业中随税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全额划转钟山区管理和使用。
  (十)强化科技人才兴市战略,加强村级干部和农村科技人才两支队伍建设,相对提高待遇,留住科技管理和基层工作实用性两类人才。
  (十一)加强就业培训和政策宣传,加大工作力度,真正统筹安排好高校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就业。
   (十二)合并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减少行政办公成本;多到基层深入调研,多听取各医疗机构的意见,制定出台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对破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应适当降低标准,并在经费配备等方面给予一定照顾。
  (十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加大疾控中心建设投入力度。
  (十四)提高村级卫生员补助。
  (十五)高度重视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治理工作。
  (十六)重视老龄工作,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建设市养老中心。在市、县建设老年公寓,以满足城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逐步推行农村养老保险。
  (十七)高度重视我市物价偏高问题,及时调集物资平抑市场。
  (十八)加大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长远规划。
  (十九)便民利民服务站(点)建设是我省的一项亮点工程,也是以人为本、直接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为民服务、取信于民的重要平台,应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多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
  (二十)信访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要硬,打击违法上访行为也要硬。同时,要搞好矿群矛盾纠纷调处,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十一)深入推进“平安六盘水”建设工程,做好矛盾排查化解,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对老城、场坝等处私人旅社低价住宿不作登记,给作案人提供方便的现状进行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学校周边收“保护费”、敲诈勒索学生等治安问题。
  (二十二)市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监控器,应进一步强化管理,发挥监控器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十三)加大政法队伍建设,认真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不断提高公安队伍战斗能力。
  (二十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全面教育,对好人好事加大宣传力度,并建立健全见义勇为表彰制度,提高奖励额度。
  (二十五)进一步加大“五五”普法工作力度,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普法重点,认真编写普法教材,将普法内容写入教学内容,狠抓中小学生普法宣传教育。
  十一、关于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一)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要把抓落实、提高政府执行力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在强化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建设科学、高效、协调的政府体系。
  (二)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真正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
  (三)深化干部体制改革,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解决干部惰性问题,将基层基础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四)“七所八站”职能上划过多,乡镇党委政府有责无权,不利于基层开展工作,应适当下放部分项目的行政审批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方便基层招商引资、为民办事等。
  (五)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加强违法责任追究。

主题词:文秘工作 建议 通知